李□曰:风属阳邪而气疏泄,形如醉人。 应得四时五藏平脉,今六脉大而极虚,非平人之脉也。
趺阳胃脉也,若脉涩而不浮,脾阴虚也,则胃气亦不强,不堪下矣。其脉「弱」〔沉〕者,荣气微也;其脉「濡」〔浮〕而汗出如流珠者,卫气衰也。
问曰:脉有三部,阴阳相乘,荣卫血气,在人体躬,呼吸出入,上下于中,因息游布,津液流通,随时动作,效象形容,春弦秋浮,冬沉夏洪,察色观脉,大小不同。蛇床子一升,三两半为正,地肤子一升,四两为正。
如胃脘痈,肺痈,肠痈,皆各有辨,而胃痈之脉,人迎反盛,未有不误以为伤程应旄曰:脉证似伤寒,若不于若有痛处,饮食如常之证参酌,而误以辛温发散,助其阳热,否则误以寒凉彻热,遏住邪气,滋害深矣。『图经』云:期门二穴,在不容傍一寸五分,乳直下,第二肋骨端,近腹处,是其穴也。
始与上下之义相属,当改之,补之。□下偏痛之「偏」字,当是「满」字,必是传写之□。
若其人形气如常,饮食如故,乃有当去之积未去也,下之乃愈,宜大承气汤程应旄曰:滑为实,故可行通因通用之法。大涩有力为实而不利,故知有宿食也。